銀行傳統偽鈔筆的缺點

 


2001.07.15  中國時報

"投機客"買偽鈔變現 橫財落空

李文輝/中和報導

偽鈔技術日益翻新,男子陳澔翰、林繼豐涉嫌以一比四代價,購得有防偽線、浮水印及防偽筆無法辨識真偽的新版千元偽鈔,持往購買手機,結果被店方一眼識破,報警將兩人逮捕,起出兩百八十三張千元偽鈔,全案警方正循線擴大偵辦中。

警方調查,昨天凌晨一時卅分,涉嫌人陳澔翰(卅一歲,有竊盜前科)為購買兩支手機,將十三張偽鈔夾帶在十張真鈔中,交給林繼豐(廿三歲)企圖矇混中和市中和路一家電訊行。

不料店員十分機警,當場發現,立即囑咐其他人報警,錦和派出所員警立即趕到,將林某逮捕,接著循線到把車停放路邊的陳嫌逮捕,在車上起出兩百七十張偽鈔,接著到陳嫌土城市裕民路住處,再起出反制防偽藥水一瓶。

陳嫌坦承,是他教唆不知情的林某夾帶偽鈔購買手機,所有偽鈔,是他在跳蚤市場周刊代辦服務篇中,看到有人販售偽鈔,而打對方行動電話聯繫,對方強調該偽鈔有防偽線、浮水印、同時免費提供反制防偽筆液,也就是一旦塗在偽鈔上,一般金融機構、行號經常使用的防偽筆,就劃不出偽鈔,因此以一比四代價,用七萬一千元買下偽鈔。


你想了解為什麼銀行所使用的傳統偽鈔筆無法有效辨識嗎?

讓我們來告訴你吧....

 

 

生活科學家--我有真鈔      ◆陳偉民

 

我們對驗鈔筆的墨水成分與其原理有初淺的了解, 但也要向製造廠商抗議,因為墨水使用有毒的碘, 但在商品上卻無任何警告字眼。

這是治安敗壞的後遺症:當我消費完畢,付了一張千元大鈔給老闆,他不但不說謝謝,反而拿著大鈔,透著燈光檢查浮水印,接著還要以指甲彈打鈔票,經過各種檢查動作,老闆才疑信參半地收下我們的千元大鈔。真是什麼跟什麼嘛!辛辛苦苦賺來的錢,竟然被懷疑是偽鈔!

 最近情形有點改變,老闆拿到大鈔以後,疑心仍重,但動作優雅多了。他不動聲色地拿起收銀機旁邊的筆,在大鈔上畫一下,然後笑嘻嘻地把錢收下,這是什麼筆?這麼神奇,還能辨別偽鈔?

雖然家中大鈔沒幾張,為了解開這種驗鈔筆的秘訣,我特別跑到超巿買了兩枝,才五十元。 根據筆上的說明,用筆在鈔票上一畫,便知真偽。假鈔呈深黑色,且不會消失;真鈔呈淡黃色或無色,會自動消失。我先用驗鈔筆在千元大鈔上畫一條線,筆跡呈淡黃色,嗯!這張鈔票是真的。然後用驗鈔筆在筆記本上畫一條直線,筆跡呈深黑色。真的能鑑別鈔票的真偽呢!好聰明的筆。

驗鈔筆使用什麼神奇的墨水呢?我把筆尖湊近鼻孔,一股嗆鼻的刺激性臭味,令人作嘔,但身為化學老師,憑這一嗅,就認出這種熟悉的味道,是碘!

如果驗鈔筆的墨水含碘,那麼白紙上的黑色筆跡就是澱粉與碘反應的呈色,因為碘與澱粉結合,因此顏色不消失,而真鈔上的淡黃色的筆跡,就是碘液的本色,所謂逐漸消失,是碘的昇華現象。

為了證實以上推論,我用驗鈔筆的筆尖輕觸飯粒,飯粒果然呈現(藍)黑色。為了更進一步檢驗,我指導學生利用實驗課完成以下測試:

 

1.用氫氧化鈉溶液,塗抹在驗鈔筆的黑色筆跡上,發現黑色筆跡消失。顯示碘在鹼性溶液中,進行自身氧化還原反應,而造成褪色。

2.將白紙放在稀硫酸中煮沸十分鐘後,將紙撈起烘乾,用驗鈔筆檢驗,不呈黑色,而呈淡黃色。顯示紙上的澱粉已被稀硫酸分解。

3.煮過紙的「湯」,若以本氏液檢驗(用以檢驗還原醣類的試驗),並沒有紅色沈澱,不過溶液上層浮現黃色物質,可能是因澱粉水解後,產生的葡萄糖太少,不足以產生沈澱。 綜合以上所見,一般筆記本或書籍的白紙,表面塗有澱粉或造紙過程中添加了澱粉,其目的可能在增加強度與亮度等。而製鈔票的紙較特殊,不需添加澱粉,因此用碘可以粗略地辨識真鈔與偽鈔。為何說這方法粗略呢?因為我們還發現報紙也不含澱粉,若用印製報紙的紙張來印製偽鈔,就要靠觸覺和紙張的色澤來判定了。

 

  我們還測試了兩種外幣,發現菲律賓的紙鈔和台幣一樣不含澱粉,但日幣卻含澱粉,所以這種驗鈔筆在日本應該無效。(我開始擔心,我手上這張日幣會不會是偽鈔!)

   此外,如果使用的商家不知筆有毒,而沒有隨手將筆蓋蓋上,或任意放置在幼童可以取得的處所,恐怕會造成傷害。另外,請想像以下的畫面:一個麵攤老闆,收到一張千元大鈔,抓起筆在鈔票上畫線,見到是黃色筆跡,於是滿意地收下,又從口袋中取出數張百元鈔票找給顧客,當然這些鈔票上也滿是黃色筆跡,然後老闆手也不洗,又抓起一把麵,這時候麵條上出現了一些藍黑色的斑點,老闆渾然不知,把麵扔在鍋裡……

 

作者為新莊高中教師

資料來源: 遠哲發現月刊46


回UV首頁